三川集团2015年工作总结暨第三次创业动员大会在华侨会议中心召开
1月31日上午,三川集团在华侨饭店会议中心举行2015年工作总结暨第三次创业动员大会,集团各子公司副总以上领导及其员工1000余人出席会议。会议由集团总裁助理李胜祖主持,主要议程是由集团董事长李建林进行2015年工作总结和第三次创业工作动员,同时对2015年13个先进集体与69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(表彰决定见第三版),期间穿插文艺表演和幸运抽奖活动。
在总结2015年三川集团所取得的生产经营业绩时,董事长李建林说,刚刚过去的2015年,国内经济下行,制造业低迷,对传统产业造成巨大压力。在这种艰难形势下,我们顶住压力,迎难而上,仍然保持了健康增长的好势头,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业绩。去年我们集团完成产值128869万元,比上年增长0.85%,回笼资金120485万元,比上年下降1.8%,实现利润15969万元,比上年增长22.4%,上交税收7339万元;员工人均收入增长6.3%。对于2016年的发展目标,李建林提出要完成销售收入达到148900万元,比上年增长3.63%;回笼资金128550万元,比上年增长6.51%;实现利润19242万元,比上年增长28.74%。总的工作思路是,以第三次创业为契机,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努力,将三川集团打造成一个理念超前、机制规范、人才辈出、最具先进企业文化、最具顽强战斗力、最具国际竞争力,实现员工、投资者、顾客、产业链及生态圈的共赢。其战略方针是各项工作要全面推进,关键环节要重点突破。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。
第一,弘扬三川文化,引领集团发展更快、变得更强。实现第三次创业腾飞,文化是企业之心、发展之魂。由于行业特征,我们三川进入市场竞争比较早,经过四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实践修炼,我们三川形成了稳健的行事风格,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,可以概括为六句话:“勤于学习、善于创新、精于制造、敢于竞争、勇于担当、乐于合作共赢。”勤于学习是成长基因,善于创新是企业核心,精于制造是发展本领,敢于竞争是前进勇气,勇于担当是企业责任,乐于合作共赢是发展理念。总而言之,这个特色文化概括了我们三川集团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。因此,我们要长期传承,发扬光大、引领发展。一是要坚持走正道、树正气、扫歪风,着力营造创新奋发的浓厚氛围,传导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,激励争做贡献的榜样模范,推广乐于贡献的先进典型。二是要用多种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,铸造灵魂,化为行动。要求广大员工树立同心协力、团结互助、攻坚克难、文明礼让的良好风尚,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愉悦身心,健康向上。三是进一步办好《三川通讯》,通过这个平台汇集众智,凝聚共识,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、主渠道作用。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,提高安全生产系数,改善生产条件,美化整洁公司环境,努力创建文明企业。
第二,优化管理流程,保障企业运营更加规范、更加高效。今年的管理流程优化要坚持以低成本、规范化、高效化为目标,以精细化、精确化、精益化为追求,以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核心,重点优化完善营销服务运营体系,实现生产制造、产品供应、市场营销、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,严防内部摩擦和外部脱节;重点优化完善产品质量体系的流程。与此同时,要全面规范大客户开发规程、财务管理规程、一线工人作业规程,还有投资项目规程、技术开发规程,切实做到每个管理流程都有责任人、有路线图、有时间表、有考核方案、有奖惩措施。
第三,狠抓队伍建设,谋求广大员工素质更高、能力更强。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,取决于这个企业领导班子、管理团队和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。为此,我们今年在队伍建设方面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。一是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、善于思考,着力提高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、运营管理能力、决策把控能力和面对市场变化的盈利模式创新能力。二是管理团队要立足岗位,获取相关新知识,提高工作新本领,创造管理新业绩。三是广大员工要发扬工匠精神,提高工作标准,提升技术水平,做到精益求精,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。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围绕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,为企业育人、纳才、引智提供优质服务。为此,我们要创新队伍建设载体,以原有的三川学院为平台,开办学习大讲坛,既可以请知名企业家、专家学者来为我们开阔眼界,也可以请本公司各领域拔尖人才现身讲课,交流互鉴,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。各级管理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和造就接班人。青干班要针对企业发展需求,科学设置课程,加快培养步伐,做好人才选拔和使用工作,使本企业形成人才梯队结构,通过建立优者上、庸者让、劣者下的机制,努力开创人尽其才、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。
第四,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,促使员工投身企业发展积极性更高、效益更好。企业的经营机制,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驱动机制。我们三川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创造价值、评价价值、分配价值,一切都要围绕奋斗贡献者转起来。在一个企业里,总会有奋斗者、有交易者、有偷懒者。我们的利益分配体系与激励机制一定要向奋斗贡献多的员工倾斜。一是利润总体分配格局,在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,我们向在岗员工倾斜,提高按劳分配权重,这也符合党和国家最新政策。二是在按劳分配过程中,向奋斗贡献更多者倾斜。他对企业有价值、他对企业有贡献、企业就不能让他吃亏。做好这项工作,前提条件是要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难度、复杂程度和投入强度给予科学精准的价值评价,建立科学考评体系,健全按绩取酬制度,完善各种激励机制,在企业利润增长的同时,增加员工工资收入,让奋斗贡献大的员工收入高,有荣誉、有尊严。为此,公司要设立创新管理基金和特殊贡献奖项,对那些特殊贡献者、创新卓著者和绩效突出者给予股权、期权和高额奖金奖励。这样做,广大员工投身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一定会更高,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一定会更好。